言。
。高城鼓動蘭釭灺。睡也還醒,醉也還醒。忽聞孤鴻三兩聲。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飄零,悲也飄零。都作連江點點萍。王國維《采桑子》
20121228
20121220
20121218
20121215
。拉麵。鳥華。
20121212
20121208
20121206
20121205
20121202
20121201
20121130
20121129
20121128
20121127
20121126
20121119
20121004
20120820
。sAmUI。
20120705
。恐懼。
。為何我會害怕於大海裡游?我一直在思索問題的根源。答案一:我缺欠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游,於無垠無際、渾濁難辨、風高浪急的海中。答案二:我怕死,怕遇溺,怕手腳乏力,氣喘連連的難過。答案三:我憂慮太多,欠安全感,明明正在毫無異樣的游,還是忽然會對自己說突然抽筋/乏力/嗆水/救生艇消失了/遇見水怪/碰到水鬼怎麼辦!
。唉。海丫海。我能夠在泳池游上四十個五十米直池而不累,偏偏一下海便輸了。
。唉。海丫海。我能夠在泳池游上四十個五十米直池而不累,偏偏一下海便輸了。
20120523
。蛙。
。為十一月能夠完成Half Ironman的願望,一直在奮鬥(當真是奮不顧身的與十多年的怠惰戰鬥)。由不懂得游泳而去學習游泳而去練習游泳。由捷泳的打水觸水抓水划水推水而一直在五十米的泳池來來回回往返不絕。由氣喘疲乏而放鬆舒緩。此下,我學著蛙泳的蹬腿,蹬來蹬去也在原地。
。唉,有一點沮喪。
。唉,有一點沮喪。
20120517
20120516
。生。活。
。最近的人生,每天也很充實:一星期要游水三趙,要踏車四次,要跑步三遍。分配時間不容易:星期一游水練習、星期二游水課、星期三踏車練習、星期四跑步班、星期五跑步練習、星期六早上踏車長課、星期下午游水課、星期日早上踏車長課、星期日下午游水練習。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編排。中間或會因疲累與怠懶而暫停了一兩課節。
20120506
。三鐵。
。Murphy's Law曰:「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會出錯的,緦會錯。」我不曉得誰是梅菲,我只曉得我在比賽前想了太多遍給救生橡皮伐撈回岸上的情景,最後今天我如假包換的給救生橡皮伐撈回岸上。第一次的海上游,第一次的驚惶失惜,第一次的彊硬難動。我會牢牢的記下那一刻的沮喪。:)
20120326
。「苦」。
。村上春樹先生在他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裡說道:「當然肉體上非常辛苦,有時也會面臨精神快氣餒的局面。不過所謂「苦」,對這種運動來說,就像前提條件一般。如果和痛苦無關的話,到底有誰會特地來挑戰鐵人三項或全程馬拉松這種費時又費事的運動呢?正因為苦,正因為自己甘願通過那樣的苦,至少在那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一些自己正在活著的確實觸感。生活的品質,並不在於成績、數字和名次等固定的東西上,而是流動地包含在行為本身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這種認識(順利的話)。」(頁195)。
。由參與跑班的十二月到現在,我一遍又一遍地經過許許多多各種程度的「苦」,當中常常不明所以地想為何老是要讓自己跑得死去活來卻偏要一次又一次的參與:原來「跑」真的很實在,肉體的難過見證了心志的實在。
。謝謝跑步老師黃SIR的教導;謝謝大師兄JASON的摧逼(不敢師父~);謝謝一眾同學仔如阿宇的陪伴。在跑與踩與游的當下認識了林林總總的有趣的天真的發傻的好人。
。今天終於可以在10K跑進45m--44m26s。全賴各位。下次的目標會更「苦」了,我知道的。
。我知道我可以跑得更多的。:)
。由參與跑班的十二月到現在,我一遍又一遍地經過許許多多各種程度的「苦」,當中常常不明所以地想為何老是要讓自己跑得死去活來卻偏要一次又一次的參與:原來「跑」真的很實在,肉體的難過見證了心志的實在。
。謝謝跑步老師黃SIR的教導;謝謝大師兄JASON的摧逼(不敢師父~);謝謝一眾同學仔如阿宇的陪伴。在跑與踩與游的當下認識了林林總總的有趣的天真的發傻的好人。
。今天終於可以在10K跑進45m--44m26s。全賴各位。下次的目標會更「苦」了,我知道的。
。我知道我可以跑得更多的。:)
20120220
。《雙城記》。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20120206
2012013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