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沒有月沒有星的黃色暴雨下站在那一個山頭這棵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下等著雨停止再打開水銀燈好讓萬千喜愛趨光的小虫虫出來待我為他們留下倩影,暗如濃稠的墨,空氣裡彌漫水點,靜俏俏的只聽到自己的呼吸聲;一個晚上過去,我倦極回家,帶著滿滿紀錄了獨特影像的記憶卡回家。回家後,我看著一張張美麗而可喜的照片,再分享之,這是精采的歷程。有人問,如此的夜如此的雨,你不怕嗎?我想,有甚麼好怕。
。我不大膽;我怕疼;我最怕去見牙醫。因為牙疼,疼得無以復加,只好去看牙醫。
。一年前,就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那一天,張藝謀精心編排的開幕式為我那給牙蟲蛀了個大洞的臼齒搖旗吶喊,於是,我要去見我最不想見的牙醫,這種不想見比起去參與忘了忘不了的舊情人的結婚儀式更使人害怕。那一次,我明白到中國傳統的諺語是多麼的洞察世情,簡直一語道破我這一次比北京奧運給傳媒揭發弄虛作假的煙花可愛小女孩原來是幕後代唱而使之蒙羞更悲慘的經歷,就是這五個字:「牙齒當金使」--「根管治療」加上「牙套」花上半萬的金錢!
。一年倏忽過去。隨著香港這彈丸之地竟也舉辦起「東亞運動會」的同時,我另一邊面的臼齒也按奈不住寂寞而疼痛不已。好的,我又再一次去見見莫名令我膽顫的牙醫先生。當我在八時差不多三十分坐在電視靜候《絕代商嬌》麥提爽與母相認的一幕時,我的右半邊臉與舌頭如逝去了的大舊與細B那彊硬的身軀一般,亘古不變的呆在口腔裡。
。麻木了,是麻痺藥物的效果,醫生一共替我打了三次針藥,為了減省緩和浪潮不伏的疼。醫生再次幫我作「根管治療」--俗稱「杜牙根」--杜子娘與杜甫與杜牧我比較欣賞。如果牙齒內之牙髓已受感染或壞死,不能以一般方法修復牙齒,即須進行(我很討厭「進行」加在任何動詞前頭)根管治療。INSTRUCTIONS上說道。根管治療約需治療數次,每次治療時間因應情況而定(!)。INSTRUCTIONS上說道。第一次治療後患處可能會有腫痛之現象,醫生會患者處方消炎及止痛藥物,此情況在正常情況下會在一星期內消失。INSTRUCTIONS上說道。牙齒因蛀牙受細菌感染或因創傷而損壞,引致劇痛及膿瘡。把牙冠及牙根管內壞死的組織徹底清除及清潔。在牙根管內放置藥物。把牙根管填封及覆蓋。事就這樣成了。
。原來,杜牙根後的齒不會再疼,只因為牙裡沒有了任何神經線。原來,杜牙根後的齒不會再疼,只因為齒已經死了。齒不會再疼,也不會感受其他感受;久遠的麻木是要徹底的清除,儘管付出的代價是未能回頭的麻木,不是麻醉藥的一時三刻,是地老天荒的亘古長存。我想起了張愛玲的一句話:「這些年了還記恨?當然事過境遷早已淡忘了,不過十幾歲的人感情最劇烈,得獎這件事成了一只神經死了的蛀牙,所以現在得獎也一點感覺都沒有」(《憶西風》)。
要好好愛護自己的牙齒, 不然將來要種牙的話, 更貴。
回覆刪除然後,世界盃又要來了,好動的牙會安份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