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日本回程的時候,捧著那個白色的手挽袋乘塔新宿開出的電車,我累得筋竭力疲,只因為在東京為自己買下一部兩冊硬皮開本的《1Q84》,以及同是一部兩冊也是硬皮開本紅綠兩色的《挪威的森林》,是這行程的禮物,雖然我只懂得看日文裡的漢字。
。黑夜之後,發條鳥站在迴旋木馬的終端,看著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在舞、舞、舞的同時,尋獲了1973年的彈珠玩具。這時傳來遠方的鼓聲,像一首首聽風的歌。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選擇下,發條鳥舞至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與羊男一起渡過聖誕節。發條鳥以終於悲哀的外國語,與羊男討論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羊男是不跑步的,「給我搖擺,其餘免談。」羊男說。「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發條鳥看著漫天飛舞的螢火蟲說;在這邊境、近境的地方,有一艘開往中國的慢船,載著人造衛星情人,去見萊辛頓的幽靈。她是他曾遇見的100%的女孩,在日出國的工場上。在經歷了麵包店再襲擊後,那次地下鐵事件令兩人的交往化成象工廠的HAPPY END,於電視人的見證下。就這樣,發條鳥飛到挪威的森林裡,等候海邊的卡夫卡。是1Q84年。
。《1Q84》裡我能看懂的只有首頁上那一行英文的老歌:只是紙的月亮。當中有甚麼含義?在賴明珠女士還未譯出時,我無從知曉的。這是二手的閱讀,我知道,我喜愛的究竟是村上春樹筆下的內容,加上賴女士的行文而已;村上的文字,始終與我融了一道輕紗帳,在虛無飄渺間。
書的意義在於「看」, 買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 不是沒有意義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