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總比看書容易;這三本新書,我相信要讀上好一段日子,若要明暸,更是談何容易。
。大學者余英時的新作,《中國文化史通釋》,Oxford出版。也是大學者EDWARD W.SAID薩依德的音樂集子,《音樂的極境 Music at the limits》,台灣的太陽社出版,連一片CD。最後也是學者邵頌雄先生的一本音樂家傳記,《黑白溢彩:荷洛維玆的藝術》,Oxford出版。
。金耀基教授的題字秀氣逼人,沒有多年的浸吟寫不出此等造詣的字。我鍾愛的文人董橋為此書作序,自謙虛得近乎卑微:「我和余先生交往幾十年,高興他的學問人品給了我無窮的啟迪,遺憾此生無緣當上他的弟子。十來歲的差距果然是十來年的雲泥,我這一代人舊籍涉獵太淺,西學也難博通,遠離校門以來儘管不敢一日不讀書,成績畢竟卑微得可笑,追求余先生那樣又博又約的大學問已然是奢望,每次得余先生和余太太的獎飭之語,真的很想鑽進地洞裏躲一躲。余先生常說他的學問既難望昔賢項背於萬一,就算「近世大儒如業師錢賓四以及王國維、陳寅恪諸公亦望塵莫及」,「此非謙語,乃實話也」。然則我鑽地洞之想也非謙語,更非實話,乃痛辭也!高下這樣分明,我和余先生有緣做朋友,靠的也許竟是彼此都抱着「舊文化人」的襟懷:他是身懷新學的舊文化人,我是心懷舊情的假舊派人。」也許董橋先生說的是實話;如斯縱橫今古博通中外的火喉不諦令人仰之彌高,只能遠遠的神馳,靜靜的供奉。我雖然身在一所小學校每天教授所謂的「中國文化」,其實也只在自吹自擂胡謅一番而已。鳴呼!我匆匆翻開書內各章,讀到的是無盡的遺憾:不好好花上三個月的功夫,根本無以明白!
。另外兩本厚厚的作品也是關於音樂。我喜歡音樂愛聽音樂卻根本不明白何謂音樂。沒有任何彈奏以及歌唱的天份,也缺乏將勤補絕刻苦鍛練的耐心,故我只能從純粹的旋律中猜度音樂蘊含的意象。每次讀到文人學者--如李歐梵--寫的音樂文字,總是受誘惑的在腦海交織出錯落的音調。SAID這位東方主義的大師這位極左思想的學人鍾情的是透徹的從西方文化從資本主義孕育出來的古典音樂,很是有趣的參差的對比。而荷洛維茲那在黑白之中翩然起舞的十指素來也是琴鍵上的崇高的殿堂朝聖的美地,讀他的人生再看作者的分析讓我在聆聽音符的跳躍時領悟多一點點。
。漂亮的書,漂亮的文字。購買很容易,不過一分數十秒,啜取箇中養份,卻是購買後的難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