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高城鼓動蘭釭灺。睡也還醒,醉也還醒。忽聞孤鴻三兩聲。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飄零,悲也飄零。都作連江點點萍。王國維《采桑子》

20051231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 火雞的考驗,不俗,這隻大火雞很好喫,能夠如實的把我一邊看小說一邊想像出來的影像呈現出來,只是有點散亂而已,當然厚如磚頭的小說切切沒有可能在兩個多 小時裡盡數交待的了。不過仍掛念Potter的Dursley姨丈,以及可愛的Dudley堂哥,我想看他變懷抽煙的樣子呀。

。一開首那個Quidditch世界杯很有氣勢,可惜只是一筆帶過。那個世界杯場地是用鋼筋建造,倒很現代,我還以為如Hogwarts一般的木棚般;看來世界杯畢竟不凡。

。電影裡的Hermione與Potter,好像有點老夫子般的耐人尋味。 那一幕聖誕舞會過後她哭著吵罵,梨花帶雨般剎是惹人憐愛。那個單純又笨笨的Ron在片子中顯得可惡了;見到Hermione淌下淚還無動於衷,真是氣人。 希望電影可以花更多的筆墨來描寫三位主角的成長以及心態變化,雖然比不上勇者屠龍那些場面如此有娛樂性,然而喜歡Harry Potter的應該對眾人有著友情罷,喜歡看聽知道他們多一點。

。片子少了幾分觀樂,多了許多壓逼,就連看片子時,我也覺得好像沒有甚麼明朗的場景似的,一切也暗暗灰灰。在結尾時三人的分別辭更顯出對未來的焦慮。這只是第四部而已,還有那本更沉重更暗淡的第五部,那時候,會是怎樣的光境呢?。

20051229

。「山水傳奇」。



。奇怪的感覺。竟然在報紙及雜誌上看到自己拍下的照片,且是為相機公司作廣告。我相信因為虫虫的確上鏡吧。

。更奇怪的是,在這個星期日,香港電台製作的「山水傳奇」,播出「昆蟲」的特輯。當中會有一位很愛為虫虫拍照的傻子受訪問。=p~

http://www.etvonline.tv/etv/front/hkg2005/hkg2005_home.html

20051223

。回憶。



。從日本閒逛而回,已有一個多月,但好像,許多事,似已遙遠。淡淡的,那時候的光景,忘懷了許多,也鉤勒不出一種具體的實況,似是,隱隱的埋没。就如人生罷。

。 那時候,一種竭斯底理,就是一生的傷痕吧,到如今,又變作不作一回事。這其實是好事。然而人是自私的,我相信,有些東西莫可變更。是的,甚麼也要狠一點 --對自己狠,對別人狠,我認為,這是真理--對自己不狠,卻對別人狠,這是荒謬;對自己狠,卻對別不狠,這是不智,是自虐,也是自尋快樂的途徑。不介意 狠一點,對己對人,只要能得到超脫,管他在當下時忽然發覺那一抹遺憾。我相信他會生活得很好,起碼在我眼中他生活得很好,也在我的面前生活得很好。也許再 狠一點。

。 這裡有三張照片,第一張是我這行程最滿意的一張,第二張是我喜歡的一張,第三張也是,因為我能在香港發現。也許我在日本常常找尋香港;我在陌生裡找尋熟 悉。雖然為何明明陌生卻要追求熟悉,是愚笨的,我知道,但也是人之常情,更改不了。

。就在那一刻,發現一些記憶消逝了,喚不回來,那就是狠之過,也是功,也是我所追求的。



20051123

。街道。

。喜歡日本的街道。應該這樣說,喜歡不是高樓大廈低下,喜歡看得到天空的街道。

。 《叮噹》裡大雄住的那一個町,原來真是日本民居的寫照。低壓的電線桿,與阡陌交錯的街道,組織出城鎮的脈絡。就在這動靜二脈旁,日本的民居就這樣節比鱗次 的排列。我常抬頭看那把天空劃破的電線,電線上常有許多鴿子和烏鴉佇立,沁出了一點蒼涼的氣氛。的確,站在東京街道上我忽然有種孤寂的感覺,不關乎獨在異 鄉為異客,只是像憶起了某些在香港早已失落的往事。

。街道上有許多門戶,每道門戶背後都隱藏了一個故事。我只能在門戶外的安全位置察看窺視背後的人物事。當然,甚麼也看不到,只好猜想。

。走在自己熟悉的街道上,有時候我也會回想起那方的街道。若果還有惦念的話,賸下的也不多,只是,那些斑駁的電線,是有趣而吸引我的吧。

20051118

。宮崎峻。

。去了三鷹之森博物館,即是關於宮崎峻的博物館。

。1000 Yen的門卷,換來看到四米高《天空之城》裡守護兵的實物,值得。雖然我對《天空之城》的印象有點模糊。

。 從來宮崎峻的動畫裡,最受歡迎的應該是《龍貓》與《天空之城》吧;在這博物館裡,也 是這兩部片子中的角色物品出現最多。的確《龍貓》惹人喜歡,我好像是六年級時與爸爸及弟弟一起到電影院裡觀看,那時看罷片子後的興奮仍歷歷在目,忘不 了龍貓一夜間使種子長大,忘不了煤炭屎鬼的可愛,更忘不了貓巴士的飛馳。這是兒時的感覺。

。然而我最喜歡的宮崎峻片子,卻是娜烏西卡主演的《風之谷》,可惜博物館裡有關她的陳設不太多,連片子裡那些令我著迷的巨大昆蟲也不復多見,有點失望。若在這守護兵旁豎主起巨大昆蟲的復刻品--縮小一點也好,我會更興奮。

。在這博物館裡逛了一個上午;博物館裡只有戶外的地方才能拍照,室內的場景我只好偷偷模模地拍上一兩張(這是約數);那隻雖不是實物大卻也很大的貓巴士,我很想靜靜的為他拍個照,也想走上去坐坐,無奈只招呼小朋友。

。在離開之前,我在館裡看了一部動畫短片,不知道是否出自宮氏手筆,也聽不懂片子在說什麼,加上每天早起晚睡,我俏俏的打個盹兒。睡得好。:)





20051113

。東。行。紀。事。序言。


。這一天,我站在頭上的天。

。 對於日本的認識,主菜是「村上春樹」與電玩遊戲,再伴以一點點動漫、幾部戰國歷史小說和蔡瀾談日本、與《日本風情話》作頭盤甜點,可是仍有一杯旅遊日本 的 餐飲猶豫著。在平常喫吉野家牛肉丼的同時,在逛西田吉之島 (崇光太遙遠了,如去日本一般) 的同時,在購買Vodafane手機的同時,這也可算與日本玷上一點關係吧。這回,在花了許多時間,看罷《電車男》的小說與電視劇集,終於下了決定,踏上 東行之旅。

。沒有甚麼太特別,只想記下一些人與物,靠著我喜歡的照相機,為記憶添上一段異國風情;也許也是作為對自已居住的這個城巿的反應,當作參差對照,當作檢視;也許不為甚麼。所為何事,不為何事,也就在這一空間裡,好好整理,以文字記之,當作存留。

20050812

20050803

。指甲。

指甲



他總喜歡我養起五雙指頭也有尖尖的指甲。他說她很喜歡看我有一雙青葱般的手雖然甚麼是青葱般的手他也說不上來。他平常愛聽彈起我那指甲發出「嗒嗒」聲。他也會拿著我的手細細地端詳甚久。他卻不拖我的手,他說他的手汗很多,拖起我的手來會黏黏的,他不喜歡這感覺。



我拿起指甲挫,細心地修飾著指甲, 要使之圓滑平順,好讓他可以輕磨著那指甲的邊。接著我拿起透明的保護液,塗上,再等待乾透,在光線下會泛起一層亮,他說這樣才最好看。我用心地打扮我一雙 手,唯恐雙手達不到他的要求。我不明白他為什麼總會這樣著意我的雙手,更甚於我。我問過,他也說不上來,只是一直強調,他愛我,也愛我有一雙美麗的手。



他也很適心去看待他自己一雙手,在男孩子中少見。他會留著一點指甲,也是圓滑無瑕的。他的手指長,纖幼,有力。我還記得那天他初次拖起我的手時的感覺,那是十指緊扣,我覺得他會把我捉緊一生。於是我很有安全感。就這樣,那年冬天,我為他而在意起我的雙手來。



但我忘記從那一年開始,他不會拖我 的手了。他手汗是很多的,稍為潮濕的日子,他雙手便淌著水般,總要帶著手巾上街。給他的手拖著,很暖很濕很滑。他問過我介意嗎,要拖著這樣的手?我回答是 報以微笑,不介意的。我真的不介意。可是不知從那一年開始,是他介意了吧,他很少再去拖我的手,而只是去看。



我是很介意他不拖我的手的。但他有他的理由,與想法。他說他知道拖他手其實是很不好受,連他自己也會覺得很不好受。我說,我沒有覺得不好受。他說,怎會好受呢,到那一天,我把手汗問題治好了,我們再拖手吧。好的,我說。我只好等那一天到來吧。



今夜,我與他喫飯,他一直用指尖輕 撫我的指尖。就在端上飲料時,我突然對他說,我想把指甲剪短。我說,我不想再把指甲留下去。我說,我討厭留剪甲的感覺。我看看他雙手,在手指間有很多微少 的汗珠,依附在皮膚上。我見到他手下的檯布上有一層印,是他手心的形狀。我拿起他的手,張開他的掌心,我見到一陣濕潤。我用指尖在他掌心轉圈,劃了一圈又 一圈。指尖攪動掌心裡的水,有一滴滴下。他說,他很不舒服,他很討厭這黏黏的感覺。他把手縮回去。我說,我會把指甲剪短。他說,隨便你。我見到他雙手捏一 捏檯布,他雙手印在上。



二零零三年八月三日早初稿

20050720

。瀧谷東尼。

。好了,看罷這部電影已有兩個星期吧,終於願意寫點文字出來。

。對於 一個不認為自己是村上迷卻把村上所有作品都看過 (一次以上~~~)的人--即是我--來說,這部電影沒有沾污了村上小說的氣氛:調子慢慢的,情節淡淡的,感情稀簿的。然而我不喜歡導演加上東尼遇見妻子 未婚夫開始那一段原著以外的內容,這是狗尾,是敗筆。東尼在妻子死後在父親死後把衣服丟盡把CD轉賣,選擇了回復已孓然一身的模樣,這是他的選擇,選擇了孤獨(或是孤獨選擇了他)。電影那一敗筆顯現是給予東尼一個再次脫身的機會,也許是導演不忍心看見東尼再次沉默吧。還有,東尼父親的片段減去了。在小說,父親的篇幅其實重要,是東尼的前身,朔造成今世。減少了前身的描敘,也就減弱了今世的健全。這是我稍為不滿意的地方。

。 然而如我開首所言,這電影其實不賴,村上的小說能夠以這樣子的影像呈現,我還是接受的。我一直覺得村上的片子需要以畫外音旁白的形式來帶動故事發展,也許 是我想將電影以小說的借體再呈現吧。另,村上作品中,食的部份佔到很大的位置,片子中也有幾幕一描述了東尼進餐的情況,這很好。

20050705

。《東尼瀧谷》。

。好了,為了預備去看這部電影 (雖然有點遲),於是重新找出村上這短篇小說來看 (無奈已記不起在那一本集子中,找了許久……)。

。 是的,這是一篇很孤獨的短篇。相比起村上其他的作品, 這篇呈現孤獨的方法來得直接明快。瀧谷兩父子都是在孤獨這個前提下生活著的,自己意識到也不迴避孤獨而走著自己的人生。我常覺得村上作品的許多人物都是自 命平凡卻不平凡的一群。自命平凡是他們整天嚷著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想過普遍的人生; 卻不平凡是他們骨子裡潛藏著真正普通不應有的特質,思考、處理、衍化出種種奇怪的經歷。瀧谷兩父子顯現少了這一層意味。

。看罷,我沒有坐在房間裡呆呆的看著四面牆思想。只是,究竟孤獨是甚麼一回事我卻愈來愈搞不清楚。孤獨的大前題是否一定是建立在別人身上? 東尼父親將孤獨帶給東尼; 東尼妻子將孤獨帶走,死去卻又遺下孤獨。然而孤獨真的這麼簡單,完全在於別的一個人?

。「我很孤獨」,這話說出來會有甚麼樣的效果? 「我以為我很孤獨」,這句話說出來又會有甚麼樣的效果? 有點混亂了。

20050526

。蟬噪。



。喜歡聽蟬鳴嗎?初夏一到,只要細心傾聽,便有縈迴不絕的「滋滋」(有沒有擬聲詞來形容蟬鳴呢?)傳來。每逢聽到這陣叫聲,便知道又是一年,很親切的故人歸來。蟬這種虫虫很有趣,戮力鳴力的原因就是求偶,因為蟬會鳴叫的日子代表生命將盡了。

。 蟬一生裡,十之八九都在土裡生長。先是卵落在土中,破殼而出,然後一直在泥土中韜光養晦,好好餵養自己,靜待脫變的日子來臨。這等待的時刻要一整年。好 了,終於時候將至,便爬上樹頭,在晚上無人之際,羽化成蟲(不是成仙), 飛昇到樹梢上。可惜我還未還見其破殼羽化的過程,只見到其遺下的那空蟬殼,倚附在枝上,述說其脫變經過,讓我遙想。聽到蟬鳴,瞧見蟬影,這時,卻是他們最 後一星期甚或數天的命了。在這日子裡,為求交配,完其一生。有點浪漫。

。這樣計算下來,蟬的命,成蟲的佔去不到十分之一,在樹梢上的都垂垂老矣了。故,看見他們的日子,也是臨別之時,這樣,更要珍惜。

。古時文人常有詩歌詠蟬。有人詠其吸風飲露,清潔高雅;有的以蟬比興,謂嘆時光荏苒。無論如何,蟬總給人一種想像的空間,因為熟悉,也因為陌生--我們週遭一定有蟬鳴,但有誰曾看清蟬的樣子?

20050508

。起步。

。大學時,住在宿舍,一天二十四小時也是自己的,突然變得清閒。圖書館裡有許多影片,古今中外,我便借回來看,便喜歡看電影了。看看看看,留意電影 中的畫面構圖,角度線條,光線明暗;日常,看看身邊,細察四週,原來也有許多有趣的畫面,於是忽然想將之紀錄,很想很想試試拍照。也不知道甚麼是好甚麼是 不好,便花了三千元買了Canon的一部入門相機,與一枝28-70的Tamron鏡頭。隨手亂拍,發覺照片與想像中的影像相差太遠,有點氣餒,原來紀錄 也不是易事。

。 在一段亂拍的日子後,技術沒有甚麼進步,只有一推沒有意義的照片;不過卻也有一點摸清了自己的方向,我喜歡留意小眉小眼的東西,嘉喜歡自然。這時,數碼相 機開始興起,斥資買了一部DSLR,免去了沖晒照片的麻煩,也有後製的自主。在偶然的機會,居住的地方附近有許多接近自然的好去處,於是常去。拍風景,拍 植物,也察覺這世界上有許多美麗可愛的小家伙,就是昆蟲。先是蝴蝶吸引了我。的確,蝴蝶美得很,杜甫詩《曲江二首》之二云: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蝶兒之美難得。也如詩中所言,有蝶自有蜻蜓,蜻蜓也令人心醉。於是開始在山翠綠中找尋其芳蹤,也在這時,發現蝶蜓外更多的虫虫,也是一般的漂亮。就這樣,我便找到了攝影的方向。

。 買了一枝微距用的鏡頭後,我四出為虫虫留下身影。這是三年前的事,坊間還未有甚麼昆蟲的資料可供參考。(現 在可不同了,尤其是蝴蝶,簡直成為了潮流!)拍照,貼在網上,也得到一些回應,也成為一定程度的推動力,越拍越多,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有時也會偷偷地 想,有沒有機會以印刷品的途徑發表虫虫照呢?香港有沒有個空間呢?都是想想看吧。

。感謝神,曾 試過 受一些攝影雜誌訪問,談及拍虫虫的丁點心得。然而我最希望的,卻是以文章的形式分享虫虫的事 情。要知道,我最大的興趣是文學,寫東西是最大的志願;當然,早有自知之明,以我的創意,寫不出好的故事,根本無力成為作家。但我還是喜歡寫呀,沒有創 意,便轉為紀錄吧。描寫記述虫虫,也成,為他們寫散文吧。

。終於,有機會在一本雜誌裡寫點東西了。我很高興的。這次,以昆蟲的交配作主題,我嘗試記述了數種昆蟲的戀愛。雖然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一回事,也沒有值得驕傲自豪的地方,但總算是自我滿足的一次吧。就像我當初寫文字時,轉述過的一句:「聊以自慰,澆心中塊壘。」

20050505

。久違。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一隻全身通紅的曉褐蜻蜓款款飛舞,偶爾停在樹梢草端上稍竭。他在靜靜佇立時把雙翅平放,翅上縱橫交錯的翅脈反照點點,在和煦的陽光下亮極了。這是一幅寫意自然的好畫像,也是一心嚮往的好地方。

20050502

。豪宅。

。 這個Sylvanian Family的小玩意,真的令人又愛又恨。別介意我這個堂堂鬚眉竟會對這些娘娘腔的東西有興趣。我一向喜歡小眉小眼的東西呀。當我看到這個家族那些小小的 擺設,忽然覺得很有意思。尤其是有一種很自然的感覺,藍藍的天,青青的草,沒有污染的世界,一切也是美好的。

。當然,這個玩意也可不 便宜, 隨隨便便的小擺脫便賣六七十塊錢,再精緻一點要數百元也比比皆是。然而最惱人的,沒有偌大的空間又如何把他好好收藏? 不好好打理不到數月定必灰塵樸樸了。還有,單靠買來的擺設,相信不能營造出自然的感覺,缺少最重要的背景---看到產品包裝上的圖片,地上的草,屋旁的 樹,擺設在一個藍天白雲的空間中,這些也要DIY的。

。這個產物,最誘人就是令人欲擺不能。為他們拍拍照,也很不錯。

 http://www.epoch.gr.jp/sylvanian/map.html#

20050326

。龍眼雞。

。又到了介紹虫虫的時間。這次的主角,登登登登,是「龍眼雞」。(不是雞來的,放心!)

。「龍眼雞」,是蟬的一種,屬「同翅目」,「蠟蟬科」(不明白甚麼我說些甚麼? 不用怕,去這裡看看: 香港昆蟲網)。 平常我們常常會看到、更多是聽到蟬的叫聲吧,應該不太陌生。「龍眼雞」有點不同,因為他不會鳴叫,加上長著一條長而粗的觸角,一身紅綠交雜,眩目動人。談 到他那條觸角,說起奇怪,到現在仍未知有何作用? 不過我們對虫虫的了解實在太少,地球上起碼有十分之九的虫虫仍是未估未給分類的。

。想在甚麼地方看到這位漂亮的小傢伙? 只是固名思義便成。他叫「龍眼雞」,只要在「龍眼樹」上,便有機會覓其芳蹤了。記著,是「龍眼樹」,不是「龍眼」......

。這裡有一套香港郵政局印行的昆蟲郵票:



。他是香港的代表呢。

20050322

。飛氈。

。每次我看罷西西這本《飛氈》後,總是依依,為什麼敘述到此為止呢?這本好作品看過許多遍;記得仍在大學時初看的,往後每年也總會拿出來翻翻。初看後曾寫下一段文字:
我相信單是靠這一部作品, 西西的名字就可以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一節的分量.

一向以來, 許多作家都以他們的出身地長大地寫過一系列作品. 莫言的"高樑", 蘇董的"香樁樹", 韓少功的"馬橋", 李昂的"鹿港", 董啟章的"永盛街".... 還有許多許多, 我也記不下的, 每一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 而寫香港的, 一部飛氈便是.

飛氈所在之地是肥土鎮, 肥土鎮當中有兩家人, 花家葉家. 這兩家人見證了肥土鎮由二三十年代到現在的歷史. 西西把這數十年林林總總紊亂複雜的事件, 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小故事, 立時把事情簡化了, 但又不失原味.

西 西以極端童話的味調, 有趣地把香港的事物陌生化, 再串連一起. 舉個例, 港島在數年間一夕便起了許多高樓大廈, 西西沒有接寫出, 只是透過書內人物花艷顏 (她由少到大都會夢遊, 走到街上溜躂, 而她有一位好友叫花里巴巴, 每次她夢遊時會便陪著她一起) 有一次夢遊時, 花里巴巴照舊陪著她, 但發覺連四處溜躂的地方也沒有了, 最後夢遊的次數也減少了. 西西就是喜歡把我們熟悉的東西如此處理, 我們看時在親切內更會發現許多新奇之處..

於是, 香港的歷史就這裡給濃縮在這部有趣的作品當中了. 不過, 西西寫的東西以美居多, 雖然也有寫香港的不好之處, 但在她筆下, 也是經過美化, 也許她是想表揚肥土鎮及居民和善的一面吧.

西 西的文字如上所述充滿童話色彩, 簡單, 易懂, 沒有任何考人的地方. 但她也充份發揮後現代筆法, 內容中大量引述不同的資料, 如百科全書般. 而書末作結一段, 更是魔幻文章, 寫書內人物找到自障葉, 製造了魔法糖, 喫罷如煙消逝, 消逝於讀者眼中, 也消逝於作者眼中. 很合這部作品風格的結尾, 有力, 有創意, 更有驚喜.

不要以為這部作品很厚很多頁很多字, 我曾試過送給一位平時也不太愛看書的朋友,他也看得津津 有味, 並謂這本書的文字數量應該比他以往看過的加起還來得多. 就是喜歡這種雅俗共賞的作品.

。那時的感覺是這樣,現在的感覺也是這樣。待明年我再重看多一回時,再寫一點新的文字吧。但在未寫之先,要解決的,究竟誰是花阿眉。

20050317

。安卓珍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的進化史。

。這是安卓珍尼?。

。 董啟章的一篇成名小說,藉一種雌雄同體的爬行類班尾毛蜥,潛伏於大帽山頭,過著沒有雄性的生活,用以探討性別角色位置與女性自身的價值,一部女性意識形態 先行的小說。記得是在大學時看;董啟章仿照生物性的描述虛構了這班尾毛蜥出來,覺得蠻有趣,然而對小內三分之一像生物學般的文字不甚了了,欣賞女主角離群 索居那段多一點。這種就似百科全書式的文字在這個所謂「後現代」年代中,在文學上給大量運用,就像卡爾維諾Calvino,就像西西。

。 現在興趣轉向虫虫,也就開始自學了解生物的分類;早前重看這部小說,班尾毛蜥及其進化的虛疑倒看得我大呼過癮。董啟章的虛構頗為扎實,有板有眼,而女主角 在大帽山裡的歷險,也教我想入非非--大帽山也可以變作一個原始熱帶雨林。相信董啟章在寫這部小說前,必定有一番體會 (生態部份) 才成的。

。他還有一篇小說《看海的日子》(對了,是挪移黃春明的同名之作~),以大埔烏蛟騰、荔枝窩、以及鹿頸沙頭角一帶作背景的,也像是百科全書般把歷史掌故與現實融合;巧合我自己也常對這些地方去的,可是,我卻沒有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更多。

20050314

。青春。

。這是一段歌詞,五月天的阿信寫的。
如果 說了後悔 是不是一切就能倒退 回憶多麼美 活著多麼狼狽 為什麼這個世界 總要叫人嚐傷悲 我不能瞭解 也不想瞭解 想了你一整夜 再也想不起你的臉 你是一種感覺 寫在夏夜晚風裡面 青春是挽不回的水 轉眼消失在指間 用力的浪費 再用力的後悔 我好想好想飛 逃離這個瘋狂世界 那麼多苦 那麼多淚 那麼多莫名的淚水 我好想好想飛 逃離這個瘋狂世界 如果是你 發現了我 也別將我喚回

。春青是挽不回的水,轉眼消失在指間,用力的浪費,再用力的後悔。這個比喻用得很好。生活的意義許多時也教人莫明其妙,在現在所作的一切事兒究竟有著何種意義? 就像聖經上說的一番話:
傳 1: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傳 1: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傳 1:4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傳 1:5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傳 1:6    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傳 1:7    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傳 1:8    萬事令人厭煩(或作: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傳 1:9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傳 1:10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傳 1:11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經上明明白白的說了出來,除了神,別的東西根本只是虛空。然而,日間晚上所作所為的「虛空」,是生活的大部份。就這樣「虛空」下去,卻也很不甘心。真的惱人。

20050307

。小瓢蟲。


。最喜歡這種小瓢蟲了。

。小瓢蟲的名字叫「錨紋瓢蟲」,對人類而言是益蟲,因為她愛捕食專門啃食農作物的蚜蟲。Ladybug是小瓢蟲的英文俗名,多在每年初春出現,渾圓小巧,通身鮮紅,襯上黑紋,很眩目(還有許多別種顏色的~~)我與她見面的機緣不多,故每次見到都會興奮莫明。

。這幾天是久違了的天朗氣清,雖然有點寒冷,然而在陽光充沛的時間,虫虫們也會出來走走,暖暖身子。春天在這樣的氣候裡顯得特別明艷動人,可惜看看天氣報告,星期四又會春雨綿綿了。

20050306

。星夜。

。這夜的星特別多。在大壩上,吹來陣陣的寒風,把多日的陰霾掃走,換來一片澄澈的空氣,帶出了點點久違了的星。第一次明確的見到了北斗七星的形狀,如風箏,如勺子。
北 斗七星在西方,相當於Big Dipper,其下各星的名稱如下:天樞(北斗一:Dubhe)、天璇(北斗二:Merak)、天璣(北斗三:Phecda)、天權(北斗四: Megrez)、玉衡(北斗五:Alioth)、開陽(北斗六:Mizar)、搖光(北斗七:Alkaid)。這七顆星在北天排列成斗形,光度相近(除天 權為三等星之外,其餘均為二等星),非常容易識別,常被用來作為指示方向和認識北天其他星座的標誌。

北斗七星現在構成大熊星座的尾巴, 是大熊座的α、β、γ、δ、ε、ζ、η,與現在擁有北極星(小熊座α)的小熊座相望,在希臘人的眼中演出了淒美的神話故事;其中的開陽雙星更是自古以來測 試眼力好壞的標準之一,大家有興趣不妨試試看!

。記得以往曾寫下一段文字。
我在那夜跟你說過
現在舉頭望天
看到一點點點的
星光
是幾百萬光年以前
發出,傳送,到達
你的眼簾之內
在視網膜上刻下
幾百萬光年前的光
逝去的,不復再的
你驚嘆
原來,看到過去
過去是此時的現在
幾百萬光年
是怎樣的一種距離?
秒,分,時,日,月,年
是怎樣的一種距離?
你指著那又大又亮的那一顆
問我 我答 也許死了
在未有你之先 早已存在
在有你時 卻已不在
看到的 未必是 存有的
你低頭 在星光的覆蓋下
緘默不語
是為了那過去的事嗎

。奇怪的文字,不知道為什麼那時會寫下這種糟透的東西了。

20050301

。我愛虫虫。虫虫愛我。

。這隻小蟲蟲是膜翅目的蜂,叫作「寄生蜂」(因為她們愛在蝶與蛾的卵上鑽上一個細小的洞,把卵生於其中,汲取當中的營養,即鵲巢鳩占~)。不知怎麼的,飛到我手上,俳徊良久,我也不理他,靜靜看他想幹甚麼。想將卵寄生在我身上乎?

。 虫虫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在自然裡生活的虫虫,少數中的少數才會對人類有直接的傷害。我常往花叢雜草裡鑽,身邊可愛的蜂伴在旁,我為他們拍照,他們忙於工 作,採下新鮮花蜜忙個不停,懶得理會我這個閒人,從未試過吻我一口。不過大多數人始於對虫虫有莫明的恐懼,我常見到不少人乍見一隻小蜂誤入人群,稍為接近 時,便立即尖叫,現出「我見猶憐」的驚怕神態--我相信小蜂比你更害怕。

。不過,虫虫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也因某些種類如蠅、蚊、 蟑螂的名聲一向不好,波及了他別種的虫虫,等而觀之,卻忽視了他們可愛的一面。就像這樣身長不到5mm的寄生蜂,好奇的他落在我掌上,對我來說不痕不癢, 一點感覺也沒有,對我來說還有一個良機好好的為他拍幾張特寫。大家若有機會,到自然裡偶遇虫虫落在身上時,別要立即除之後快,稍等一會,也許會愛上虫虫。

P.S. 本人經長期訓練,能夠分辨這隻絕不是「食肉蠅」;若諸君沒有這種能耐,後果自負 D

。更多圖片可看。
。香港昆蟲網。

20050227

。髮夾。其之十二。

回南天,每年的二、三月時份,小明家中總會變成水世界。晾掛在小露台上的衣物,一直滴著水,與剛從洗衣機裡拿出來的時候一般,掛了三天模樣依舊。在 曬乾 咸魚。於是,小明便不換衣服了。摸摸牆壁上的水點,在哭,流到地板上變作尿,怎麼抹也總遺下水跡處處,就算把家中所有的窗戶緊閉,也開了空調,除了冷外, 還是濕。要買一部抽濕機了,小明想,每年也這樣想。

小芳這夜未能如常安眠,躺在牀上看 著天花板,房間只有抽濕機輕微的聲線。她下床,坐在書桌前,窗簾落下。明天還要上班呢。小芳挪起窗簾,玻璃是一塊奶油糕,她只見到濃稠的霧,白濛濛的一 片。這夜真大霧。她瞇著雙眼看著窗外,霧夢幻的流動變化,白色裡濃淡有致,真像我弄的甜點,好美。

媽媽,這樣的天氣,不如買一部 抽濕機回來吧。媽媽搖頭,家裡沒有地方擺呀。媽媽,抽濕機不太大部呢,可以放在這處呀。媽媽搖頭,一年裡用不著幾多次呀。媽媽,這部抽濕機有許多功能,可 以吹出暖氣,也可以當風扇用。媽媽搖頭,電費昂費呢。媽媽,開著空調,電費更昂貴呢。媽媽搖頭,抽濕不實用,不買。媽媽,媽媽,媽媽……媽媽輕撫小明,待 你長大後,想要便買吧;現在,我們不需要抽濕機的。

小芳穿起一件外套,打開大門,霧氣便趁機竄進來,如輕煙溜入,沾在小芳面上, 惹起一陣涼意。小芳看不清門外的景況,霧包圍了整幢大樓。七時的天氣報告說,今夜將有大霧,原來這就是大霧。小芳出了門,走入霧中,仿如夢幻,視野變得虛 空。她深呼吸了一口氣,很清新,水份洗清了空氣中的污穢,很舒服。霧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好像中學時學過,但記不起了。

電器店裡 一部抽濕機也沒有。要下星期才有新貨,你可以先落訂,很快便會送貨至府上。小明搖搖頭,那我下次再來看吧,謝謝你。也許這裡的人也都新買了抽濕機。電器店 陣列的電視播出天氣報告,預料明晚會受有東北季候風的補充影響,大霧將會逐漸消散。小明留心的聽著天氣報告員的說話;預計明日開始,相對濕度是百分之九十 五。

相對濕度是百分之九十五,小芳上網看著天文台的網頁,甚麼是相對濕度呢?濕度顯示空氣中的水汽量。絕對濕度顯示真實的水汽 量,相對濕度則顯示水汽量與當時環境的水汽容納量之比較。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有水汽量,與相同溫度的空氣的最高含水量的比較,以百分比表示。量度空氣 濕度用濕度計(hygrometer),較簡單的設計,是由兩枝大小形狀相同的溫度計組合而成的乾濕球溫度計(dry bulb and wet bulb thermometers)。我從未聽過絕對濕度呢。

20050225

。髮夾。其之十一。

小時候,媽媽會到屋村一家小小的家庭式製衣廠作散工,為一條又一條剛縫製好的牛仔褲剪去多出了的線頭,賺取一點金錢,也是煮婦間一種交誼的機會。小明 每次也會隨著媽媽一起,因為媽媽不放心小明獨自留在家裡,怕他搗蛋,怕他有甚麼意外。新製成的牛仔褲沾有濃烈的洗濯水的味道,飄散瀰漫於整個鋪子裡。剛出 爐的牛仔褲仍畢直堅挺,以手撫之有一點棘手,卻也很清爽,小明常禁不住將之貼在面頰上摩擦,媽媽便立即叱責並謂十分骯髒。明明是新製成的嘛,小明常想,沒 有人穿著過,怎會骯髒?

小芳母親在未嫁之先是當車衣女工,每次都在工廠裡縫製牛仔褲。那時候這裡仍以生產業為主要工業,製衣業興旺得很,小芳母親每天都差不多工作十多小時,就 是不停地趕製無數的牛仔褲。後來母親結婚了,懷孕,才發現自己腰支因多年來曲著背地縫製牛仔褲上口袋,尾龍骨生了骨刺,在腹大便便期間背脊常疼得很;到誕 下小芳的哥哥後,便專心待在家裡當個好母親,再沒有回到工廠上班。在閒時,母親仍會在家裡縫製一些衣服給哥哥及小芳。小芳記得,在小時候,她看到母親坐在 縫衣機前,踏著機底的踏板,縫衣機慢慢地上下搖動,不久便縫出袖口,不久便縫出衣領,不久便縫出一件漂亮的衣裳來。小芳喜歡聽縫衣機那「度、度、度」的聲 音,也愛聽母親訴說以往在工廠裡的瑣事;許多時,這跌宕有致的聲音便成為她的搖籃曲,在縫衣機及母親的陪伴下入睡。

小明坐在媽媽 身旁,拿著小剪刀,專心挑出牛仔褲上多餘的線頭,將之裁去。每條牛仔褲都有許多多出的線頭,只要在車口的位置,便會有一小截的線,佇立在褲子上。這樣線仿 似動物身上的毛髮,小明便似一位理髮師,慎密地修理整齊。媽媽剪得很快;當小明弄妥一條,媽媽早已弄妥三條了。小明也在心裡與媽媽比併著誰快,不過始終追 不上媽媽;後來他乾脆不理會媽媽的情況,悠然自得的自己打理自的進度。由中午開始,一直到六時為止,小明與媽媽差不多可以修剪十打的牛仔褲,在他倆的身 旁,佈著那些多餘的線頭,偶而有甚麼吹過,會揚起一陣泥燈色的線頭風。小明回到家裡,許多時都發現髮中夾雜些線頭。

小芳很想仿傚 母親般縫製衣服,可是她的腿不夠長,未能踏得動縫衣機。於是,她會在母親不在時,俏俏地以手代腳,按下縫衣機的踏板,幻想自己正在勤快專注地像母親般縫製 衣裳。然而當她這舉動給母親發覺,母親怕她弄壞縫衣機,便叮囑她不要再這樣作;小芳說我很想縫製衣服,母親便教她針黹技巧,先拿出一塊破布,讓她縫上扭 扣,後來教她修補一些破口,漸漸,在母親用縫衣機,她用針線,兩人也安穩的創作。

有一天,小明不小心給小剪刀剪破了指頭,滴下了 數點血於牛仔褲上,化出一朵朵鮮花。他不作聲,沒有專注的媽媽知道,只用口輕輕的吸啜著淌出的血。有點咸。最終媽媽仍發覺,緊張地給他貼上布帶,並立即回 家。小明就是怕媽媽這種緊張,指頭破一點而已,不用立即回家的。接著數天,小明的指頭上包著布,,媽媽也沒有再去剪線頭。到第四天,小明的指頭留下了一道 淡淡的痕。他便對媽媽說,可以去剪線頭了。媽媽望著他,笑了笑。

小芳常給那幼細的針刺到,十指纍纍。每次刺到後,她都留下淚;她 一向怕疼,雖然這種疼是那末輕描淡寫。每次母親看到小芳留下淚時,也會安慰她,並給她看看自己右手的食指,有一鮮紅的紅點,突出來,晶瑩剔透的。母親說, 這是她第一次給縫衣機刺到的傷口,那次,刺針穿過了食指指頭,也染紅了剛縫好的牛仔褲。母親說,是很疼的呀,但也要工作,也沒有太過理會,慢慢,便結出一 顆寶石出來。小芳聽到母親這番話,看著母親說,我也要結出這一顆寶石。母親望著她,笑了笑。

20050221

。After Dark。



。終於看了這本村上的著作。

。像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 Ulysses》,紀錄了都柏林二十四小時裡的生活,村上也把東京(是這地方吧?!)裡幾位人物的一夜寫下。很也把書瀏覽了,若集中精神我想用不著數個小時吧,因為小說根本未完。

。 故事的結構一貫「村上春樹」----雙行平衡發展,現實與虛幻並置。現實那部份好看,一如以往有村上獨特的味道 (還有賴明珠的譯文): 高喬與瑪麗就像《挪威的森林》裡渡邊與綠,一段惹人好感、舒服而帶點童話式的交往; 加上蠻有味道的配角桑姐(《挪威》裡的玲子?)、蟋蟀等人,完全是村上旗幟鮮明的風味。

。虛幻部份也一如以往使人摸不著頭腦。白川、 中國的妓女、惠麗,三人的存在使人不明所以,村上也沒有任何交待的意思 (也許要等待更多有心人的發掘: 文本一出世,就脫離了作者,成為獨立自足的個體,再任由讀者自行闡釋)。然而我卻相信小說並不完整,結構上有太多未明之處了,根本難說是一本完整的小說。 就像《1973的彈珠玩具》,是三部曲的開首,本書也是另一部曲的開首吧。尤其是瑪麗會去北京,也許就是另一故事的伏線。

。最新鮮的是小說的敘事角度。敘事者彷彿就是電影中的鏡頭,運用了許多淡出淡出及場面調度的技巧。我一邊看也一邊想像若將之拍成電影,片子真的可照書內所言一筆一語般拍攝。這種枝巧在村上而言是比較創新大膽的。

。村上的故事或許已有公式,然而他寫的對話仍是十分精采。這是我的初步印像。

20050220

。世界の中心で、愛をさけぶ。02。

。終於去看了這部片子了。比我所預期的好,因為我一向怕太過煽情的情節,好在這片子沒有太多硬要人哭的情節。

。看罷片子後,雖然沒有太大的驚喜,但兩個多小時起碼過得容易,蠻舒服的。加上再一次印證點子不怕老舊,生離死別患上絕症始終是最吸引人的情節,只要老調別要重彈得太過沉悶,大家仍會接受。

。從來寫初戀的感覺始終最溫馨動人,對於甚麼人也好,不是滿懷憧憬,便是回味無窮,怎樣也能切合各人的心意。片子裡的初戀,也是惹人憐愛的。

。電影。

。電視版。

。小說版。

20050219

。莉莉周。LiLiChouChou。

LiLiChouChou

。偶然間找莉莉周周的圖,美得令人心醉。

。在未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之先,再看一遍《青春電幻物語》吧。

LiLiChouChou

LiLiChou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