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高城鼓動蘭釭灺。睡也還醒,醉也還醒。忽聞孤鴻三兩聲。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飄零,悲也飄零。都作連江點點萍。王國維《采桑子》

20080608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在這年這月這日這刻這秒,我挑了《半生緣》來看,花了若干時份,看罷,掩卷,想起了書裡的一句話:「現在想起來,她真是恨自己做錯了事情。……是她錯了。」





。有些書,明知道是好,買回來;買回來後,看的慾望卻無端減色了,便閣在一旁。像書裡說:「從前他跟她說過,在學校裡讀書的時候,星期六這一天特別高興,因為期待著星期日的到來。他沒有知道他和她最快樂的一段光陰將在期望中度過,而他們的星期日永遠沒有天明。」期望,原來是快樂的全部,接下來的,殘渣賸下,也許不至於沒有天明,但總少了幾分味道。這本張愛玲的名作,我在昨天方才翻開。

。小說裡,沒有幸福,只有不幸與很不幸。曼楨如是,世鈞如是,翠芝如是,叔惠如是,曼璐如是,豫瑾如是,鴻才如是,他他他她她她也如是。張愛玲也許立心寫一個悲劇--「小說之以賞心樂事為目的者固多,然此等顧不甚為世所重,其最受歡迎者,則必其可驚可愕可悲可感,讀之而生出無量噩夢,抹出無量眼淚者也。」--可驚可愕可悲可感,寫盡那華美袍子上的蝨子。

。曼楨對世鈞說,我們回不了去。世鈞抱著曼楨,抱著十四年的分離。曼楨看著世鈞,吻了他的臉,問,你幸福嗎?世鈞想,怎樣叫幸福?這要看怎麼解釋--有翠芝,一子一女,卻沒有了十四年的感情。於是,世鈞說,我只要你幸福。「今天從這裡走出去,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祖師奶奶如此寫道。

。我想起了這首歌。《別了秋天》。

[youtube=http://hk.youtube.com/watch?v=_C6UMyPhN9g]

2 則留言:

  1. 因為只憑想像便不必見那現實中的殘酷。
    曼楨是苦,世鈞也都苦,然而正因為白費了十四年,才叫這段愛情還有值得回首的地方,不忍目視才叫人更想回望。若沒有這些失去的年月,愛情終還是會化,或許變成單純的感情,或許成了恨。很難有別的可能。

    回覆刪除
  2. 張愛玲好像沒怎麼寫過大團圓,這本小說看得人唏噓。

    不過我記得在《半生緣》還叫作《十八春》時,張愛玲安排了豫瑾回去找曼楨,也許這有讓曼楨從很不幸變得不幸?

    回覆刪除